为进一步完善全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,提升城乡社区服务能力,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基础作用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近日,dafabet888官网:办公厅印发了《江苏省“十四五”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》(苏政办发〔2022〕60号,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明确了我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、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,为提升我省城乡社区服务的精准化、精细化、智慧化水平提供有力指导和基本遵循。
一、发展基础与规划目标
“十三五”时期,江苏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,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,便民惠民举措不断创新,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。在现有工作基础上,对标新的战略机遇和任务,经过近一年的充分调研、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,经数易其稿,编制出台了此《规划》。《规划》明确到“十四五”末,基本建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,社区服务供给与服务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,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,规划布局、服务设施、功能配置更加完备;城乡社区公共服务、便民利民服务、志愿服务有效衔接;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更加科学;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更加充实;“五社联动”治理服务机制更加健全;省级城乡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、全省美好和谐社区建设有序推进,城乡社区服务的精准化、精细化、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,并细化设置了12项主要发展指标。
二、《规划》的主要特点
《规划》与国家规划相衔接,注重把握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生活、高效能治理的战略定位,具有以下特点:
一是突出江苏特色。《规划》与国家规划相比较,在框架布局上进一步凸显江苏特色,扩充了发展指标数量,增设了专栏并拓展了内容,增加了“推进城乡社区服务重点工程建设”章节。扩充发展指标。结合我省实际,在优选5项国家规划发展指标的基础上,增加了7项指标,包括困难群众走访发现机制建成率、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年人数占比、开展精神障碍城乡社区康复服务的县(市、区)覆盖率等,更加突出重点服务人群。增设专栏及内容。增设了 “五社联动”机制建设行动专栏,旨在突出创新社区服务;在 “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”专栏中,与国家规划相比拓展设置了社区托育服务、物业服务、家政服务等更多内容。增加“推进城乡社区重点工程建设”章节。通过推进实施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质量提升、社区应急体系强弱项、社区矛盾调处体系建设、社区医疗服务和心理健康服务质量提升等四个重点工程,确保全省城乡社区治理服务均衡发展。
二是注重目标导向。《规划》不仅立足我省实际、瞄准高品质生活定位,明确了“十四五”全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,还从社区服务格局、社区服务供给品质、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、社区服务效能、社区智慧化建设等方面,优化实化了目标任务和发展举措。
三是夯实基层基础。《规划》从为民服务、便民服务、安民服务等三方面充实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,积极回应了群众关切,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服务基础功能配置的广度与质量;通过推进城乡社区重点工程建设,引导各地加大投入、因地制宜、查缺补漏、创新发展,不断夯实城乡社区服务的基层基础。
三、《规划》的重要举措
(一)完善城乡社区服务格局。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全过程,强化基层政府在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地位,完善村(社区)党组织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。推动“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”融合发展,全面健全城乡社区民主协商制度,促进法治建设进社区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(二)提升城乡社区服务供给品质。完善城乡社区服务场所设施,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。强化城乡社区面向重点人群的兜底保障服务,加大医疗卫生、养老、托育、助残、就业、教育、文体等公共服务供给,大力发展便民服务,强化安民服务功能。创新城乡社区服务供给方式,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,推进城乡社区服务精细化,更高质量服务居民群众。
(四)提高城乡社区服务效能。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立足社区服务提质增效,深化“五社联动”机制,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、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、健全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、社区志愿服务能力、社区慈善服务供给机制等五个方面,提出了增强城乡社区服务效能的具体措施。
(五)加快城乡社区智慧化建设。顺应信息化、数字化应用在社区治理服务中的迫切需求,突出城乡社区智慧化主线,将推进基层治理智慧化、促进社区服务智慧化、探索群众自治智慧化进行统筹安排,丰富了社区服务智慧化内涵,强化了治理、服务、自治智慧化融合发展。
(六)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。着重从合理确定社区工作者配备标准、提升社区服务人才素质等方面入手,引导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,优化人员素质结构,完善职业规范、服务标准和激励机制,促进我省各类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。
此外,《规划》还围绕强化组织保障、强化法治支撑、强化政策保障、强化责任落实等方面,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,压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责任,推动《规划》有序实施、落地见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