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fabet888官网: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江苏新型
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(试行)的通知
苏政办发〔2007〕138号 2007年11月6日
各市、县人民政府,省各委、办、厅、局,省各直属单位:
省经贸委、dafabet888官网:研究室、省统计局制定的《江苏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(试行)》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,现转发给你们,请遵照执行。
江苏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(试行)
(省经贸委 dafabet888官网:研究室 省统计局 二〇〇七年十月)
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,全面落实《dafabet888官网: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》(苏政发〔2006〕155号),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现结合我省产业发展实际,制定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。
一、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则
(一)体现新型工业化科学内涵。评价指标能够涵盖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好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、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等基本内容。
(二)体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。评价指标能够反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、互动发展情况,引导各地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、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。
(三)体现节约、集约发展要求。评价指标能够适应资源综合利用和绿色制造要求,反映规模经济、节约发展、清洁生产状况,特别是节能减排目标措施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。
(四)体现区域不同发展水平。评价指标在坚持统一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上,能够反映各市新型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,有利于全面调动各地的积极性。
(五)体现可比性、可操作性和导向性。评价指标的选取以2005年为基准年,指标设计简便易懂,便于获得,易于测算,力求通过评价指标明确发展目标要求,把各地工作引导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上来。
二、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成
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由7大类、28项指标构成。
(一)经济发展指标。重点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,包括3个二级指标。
1.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。反映一个地区国民富裕程度的综合指标,与工业化水平有直接的关系。其数值等于地区生产总值除以当地常住人口数量。
2. 城市化率。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。
3. 制造业增加值占第一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。
(二)技术进步指标。重点评价工业科技进步和企业技术创新对工业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,包括5个二级指标。
1. 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。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,计算公式:科技进步贡献率=科技进步率/工业产出增长率。其中,科技进步率=工业产出增长率-资本增长因素-劳动力增长因素=工业产出增长率-α×资金的年增长速度-β×劳动力的年增长速度。α为资金的产出弹性,β为劳动的产出弹性。
2. 研发投入。研究与发展(R&D)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,是衡量科技投入规模的重要指标。包括2个指标:(1)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。(2)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及与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。
3. 研发机构。国家及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、企业技术中心、行业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的数量。其中,分别由科技、发展改革、经贸、教育部门授牌的研发机构,不重复计算。
4. 专利授权。包括3个指标:(1)全社会专利授权量。(2)发明专利授权量。(3)工矿企业专利申请授权量及占全社会专利授权量的比重。
5. 品牌商标。包括3个指标:(1)排头兵企业数。即在国内有一定规模、水平和影响力,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的行业排头兵企业的数量。(2)国家级品牌商标数。即中国世界名牌、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。(3)省级品牌商标数。即江苏名牌和江苏著名商标的数量。
(三)产业结构指标。重点评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所起的作用,包括5个二级指标:
1.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比重。一定时期内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在工业中的比重,其数值等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除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。
2. 信息产业增加值及比重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,信息产业分五个部分:电子信息设备制造、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、电子信息传输服务、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、其他信息相关服务。从指标数据采集的实际需要出发,本文的信息产业仅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、软件业和电信增值服务业三项。信息产业增加值相应地为上述三项增加值之和,比重为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。
3. 装备制造业产值及比重。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。
4. 服务业增加值及比重。包括2个指标:(1)服务业增加值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。(2)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。
5. 工业集中度。包括2个指标:(1)前百位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及占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。(2)省级以上工业开发区业务总收入及占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。
(四)综合效益指标。重点评价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,包括3个二级指标:
1. 工业增加值率。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,计算公式:工业增加值率(%)=工业增加值(现价)/(工业总产值+本年应交销项税)×100%。
2.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。综合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总体水平的特殊相对数,是各单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(共包括7项经济指标: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、资本保值增值率、资产负债率、流动资产周转率、成本费用利润率、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)的综合计算。计算公式: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=(∑某项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数值×权重/该指标国家标准值)/总权重×100%。其中,7项指标的权重和标准值分别为:20%、10.7,16%、120,12%、60,15%、1.52,14%、3.71,10%、16500,13%、96。
3.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。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、利润总额和应交增值税之和。
(五)资源利用指标。重点评价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状况,包括4个二级指标:
1. 能源集约利用。包括2个指标:(1)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下降率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=工业能源消费量/工业增加值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=(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长指数/工业增加值增长指数-1)×100%。(2)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及下降率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=能源消费量/地区生产总值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=(能源消费量增长指数/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指数-1)×100%。
2. 水资源集约利用。包括2个指标:(1)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,计算公式:工业取水量/工业增加值。(2)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。指工业用水中重复利用水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,计算公式:重复利用水量/(取水量+重复利用水量)×100%。
3. 土地集约利用。包括2个指标:(1)工业用地产出率,即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用地的比值。(2)土地产出率,即当年地区生产总值与土地面积的比值。
4.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比重。计算公式: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=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÷(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+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)×100%。
(六)绿色制造指标。重点评价工业化进程中清洁生产、污染防治状况,包括5个二级指标:
1. 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。通过强制性、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量。
2. ISO14000/ISO18000/ISO8000认证企业数。通过ISO14000、ISO18000或ISO8000认证的企业数量。
3. 工业废水排放。包括2个指标:(1)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。计算公式:工业废水排放总量/工业增加值。(2)工业废水COD排放削减率。计算公式:(上年工业COD排放总量-当年工业COD排放总量)/上年工业COD排放总量×100%。
4. 工业废气排放。包括2个指标:(1)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量。计算公式:工业废气排放量/工业增加值。(2)SO2排放削减率。计算公式:(上年工业SO2排放总量-当年工业SO2排放总量)/上年工业SO2排放总量×100%。
5.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。包括2个指标:(1)万元工业增加值固体废物产生量。计算公式: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/工业增加值。(2)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。计算公式: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/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。
(七)人力资源利用指标。重点评价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发挥状况,包括3个二级指标:
1.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从事科技的人员数量。
2.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及增长率。平均工资增长率计算公式:(当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/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-1)×100%。
3. 第二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。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。
三、新型工业化评价的基本方法
以2005年全省平均水平为基准值(基数为1000),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加权平均,对全省和各市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现状分年度进行综合评价。
计算公式:N=〔∑(Xi×Wi)/∑(Xo×Wi)〕×1000
式中,N为新型工业化指数,Xi为第i项指标的报告期数值(经标准化处理),Xo为第i项指标2005年全省平均值(经标准化处理);W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。N数值越大,表示新型工业化水平越高。
具体步骤如下:
1. 明确指标方向性。根据指标含义和性质,将指标分为正指标和逆指标(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逆指标)。正指标统计值越大,表示新型工业化水平越高,得分越高;逆指标统计值越小,表示新型工业化水平越高,得分越高。
2.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。各指标反映新型工业化的不同层面,重要程度、计量单位以及方向性不尽一致,在综合时不能直接相加。标准化就是采用相对化处理的方法,对上述指标进行同度量处理,以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,使得指标能够进行同级综合。
3. 确定权重。采用德尔菲法(即专家赋权法),首先对大类指标分别赋予权重,其次对分项指标分别赋予权重。
4. 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。各指标标准值乘以相应权重,得出单项指标指数;单项指标数值相加得出大类指标的指数;大类指数之和与2005年全省平均水平相比,得出全省及13个省辖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指数。
5. 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报告。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,对不同市的总体评价,可以进行排序;对具体指标,也可以进行比较分析,肯定成绩,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,提出对策建议。
附件:江苏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
分类 |
序号 |
指 标 |
单位 | |
经济发展 |
1 |
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|
元 | |
2 |
城市化率 |
% | ||
3 |
制造业增加值占第一、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|
% | ||
技术进步 |
4 |
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* |
% | |
5 |
研发 投入 |
全社会研发经费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|
亿元,% | |
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及与销售收入的比例 |
亿元,% | |||
6 |
研发 机构 |
国家及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、企业技术中心、行业共性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数 |
个 | |
7 |
专利 授权 |
全社会专利授权量 |
件 | |
发明专利授权量 |
件 | |||
工矿企业专利授权量及占全社会专利授权量的比重 |
件,% | |||
8 |
品牌 商标 |
排头兵企业数* |
个 | |
中国世界名牌、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数 |
个 | |||
江苏名牌和江苏著名商标数 |
个 | |||
产业结构 |
9 |
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|
亿元,% | |
10 |
信息产业增加值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* |
亿元,% | ||
11 |
装备制造业产值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* |
亿元,% | ||
12 |
服务业 比重 |
服务业增加值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|
亿元,% | |
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* |
% | |||
13 |
工业 集中度 |
前百位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及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 |
亿元,% | |
省级以上工业开发区业务总收入及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 |
亿元,% | |||
综合效益 |
14 |
工业增加值率 |
% | |
15 |
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|
% | ||
16 |
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 |
亿元 | ||
资源利用 |
17 |
能源集 约利用 |
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下降率 |
吨标准煤,% |
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及下降率 |
吨标准煤,% | |||
18 |
水资源 集约 利用 |
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* |
吨 | |
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|
% | |||
19 |
土地集 约利用 |
工业用地产出率* |
万元/亩 | |
土地产出率 |
万元/平方公里 | |||
20 |
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|
% | ||
绿色制造 |
21 |
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 |
个 | |
22 |
ISO14000/ISO18000/ISO8000认证企业数* |
个 | ||
23 |
工业废 水排放 |
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 |
吨 | |
工业废水COD排放削减率 |
% | |||
24 |
工业废 气排放 |
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量 |
标立方米 | |
工业SO2排放削减率 |
% | |||
25 |
工业固 体废物 排放 |
万元工业增加值固体废物产生量 |
吨 | |
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* |
% | |||
人力资源利用 |
26 |
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 |
万人 | |
27 |
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及增长率 |
元,% | ||
28 |
第二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|
% |
注:带“*”的为备用指标。